首页 >> 客户见证 >> 行业资讯 >>如何增收1亿公斤水稻?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 2万人次农机实用人才“上阵”
详细内容

如何增收1亿公斤水稻?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 2万人次农机实用人才“上阵”

随着机械化收割的全面推广,广东不断提升农机作业效率和质量,在收割环节又从地里“挤”出了一部分粮食。在汕尾市海丰县可塘镇,林鸿生今年种植的水稻迎来大丰收,让他惊喜地是,当地推行水稻机收减损增收工程,让他每亩地多打了几十斤粮食。林鸿生说:“今年油粘米一亩地能收450公斤,机器比往年收得干净,地上没撒稻谷。”


中办国办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减少田间地头收获损耗。机收减损非常必要,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水稻种植面积约2700万亩,机收率达93%,按照平均机收损失率下降1个百分点计算,全省每年可增加粮食约1亿公斤,相当于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基础上扩种27万亩“无形良田”。今年以来,广东农业农村系统响应政策号召,组织实施水稻机收减损工程,开展机收减损大培训、大比武、大宣传工作,为夯实粮食安全基础贡献机械化力量。

2万人次农机实用人才“上阵”


今年广东1454万亩晚稻再迎丰收,丰收底气从哪里来?农机实用人才是“幕后英雄”。“不比收得快,看谁丢损少”成为农机手的共同追求。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联合体的陆丰市支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郑钊阳说:“增效与减损并重,才能让农户增产又增收。今年晚稻收割,合作社服务对象的水稻亩产达到500公斤左右。”今年以来,郑钊阳所在的合作社提前升级农机,做好机手培训,努力降低机收损失率,力争粮食颗粒归仓。



在水稻收获上,省农业农村厅一直高度重视农机化人才培养工作,制定印发年度《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各级农机部门开展对农机化管理、技术推广和实用人才等三支队伍培训工作,年培训农机实用人才超2万人次。去年以来,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先后遴选并发布了两批共106名省级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并不断对“土专家”的能力集中强化培训。两年来,省农业农村厅也认定75家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联合体,进一步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发展。

机收减损培训成果如何?还得以赛促训、以赛提能。11月24日,在汕尾市海丰县举办的广东省晚稻机收减损工程“弘科杯”汕尾赛区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现场,10位农机手平均机收减损率在1.9%,远低于国家要求的2.8%,为广东本年度开展的省市联动水稻机收减损技能比赛顺利收官画上完美句号。今年,广东共举办8场大比武,通过线下现场观摩、线上直播观看形式,累计超两百万人次观看。全省各市参照省市联动方案举办市县级水稻机收技能大比武活动10余场。

大比武湛江赛区,市民陈先生自发前往现场。头戴草帽,手握稻穗,以联合收割机为背景,咔嚓、咔嚓接连拍照。“丰年要当歉年过,有粮常想无粮时。”曾经经历过“吃不饱饭”的陈先生感慨。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处长陈楚楷介绍,举办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目的就是要提高广大农民、农机操作手机收减损的意识,提高农机作业质量,减少损耗,节约粮食。现在农户树立“减损就是增产”意识、市民关注支持机收减损的浓厚氛围已在广东形成,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减损增产成效。

农机农艺结合解决撒粮“病根”


在汕尾市海丰县可塘镇万亩油粘米种植基地,一台台联合收割机大口吃进一片片水稻,脱粒后的秸秆被粉碎后散落还田。“作为机手,要查看秸秆高度,评估产量高低,还要适当调整速度,做到颗粒归仓。”海丰县中禾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机手黄海鹏侃侃而谈。


实际上,机收减损是门技术活。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水稻收获作业质量有个标准,以机收损失率为例: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损失率≤2.8%,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损失率≤2.5%。同时,留茬高度不高于18公分,茎秆切碎合格率不低于90%。


收获环节既要保证一定速度和效率,还要降低损耗,确保颗粒归仓。而在实际操作环节,存在着收割机精细化程度不够、农机农艺不配套等问题,这都需要强化机械装备和农业的精准配套,确保最大程度的颗粒归仓。陈楚楷介绍,通过几场大比武实况分析,造成部分机手损失过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收割作业速度过快,部分机手可能紧张,或追求效率,在作业过程中明显速度过快;二是操作不熟练,不平稳,经常有不必要的修正方向和调整割台高度等动作,造成收割作业过程不顺畅,割茬高低相差大,行走路线不直。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15610261189
扫一扫,关注网站
扫一扫,关注微信